|
公司基本資料信息
|
1.斷根縮坨處理
斷根縮坨處理,也叫回根、切根或盤根。在大樹移植前的3年,分期切斷樹體的部分根系,以促進吸收須根的生長,縮小日后的根坨挖掘范圍,使大樹在移植時能形成大量可帶走的吸收根。這是提高大樹移植成活率的關鍵技術,特別適用于移植實生大樹或具有較高觀賞價值的**名貴樹木。
在移植前1~3年的春季或秋季,以樹干為中心,以3~4倍胸徑尺寸為半徑畫圓或方形,在相對的東西兩側向外挖寬30~40cm的溝,深度視樹種根系特點而定,一般為60~80cm。挖掘時,如遇較粗的根,應用鋒利的修枝剪或手鋸切斷,使之與溝的內(nèi)壁齊平,如遇直徑5cm以上的粗根,為防止大樹倒伏一般不切斷;而于溝內(nèi)壁處行環(huán)狀剝皮(寬約10cm),并在剝口涂抹100mg1的蔡乙酸(或?qū)戇岫∷幔?,以促發(fā)新根。然后,填入混合肥料的泥土,夯實,定期澆水。在氣溫較高的南方,有時為突擊移植,在**次斷根數(shù)月后,即起挖移植。如廣州等地,通常以距地面20~40cm處樹干周長為半徑,挖環(huán)行溝,溝深60~80cm,溝內(nèi)填稻草、園土,填滿后澆,水,相應修剪樹冠。但保留兩段約占1/4的溝段不挖,以便能有足夠的根系不受損傷,能夠繼續(xù)吸收養(yǎng)分、水分,使樹體正常生長。40~50天后,新根長出,即可掘樹移植。
2.平衡修剪
大樹移植時根系損傷嚴重,因此一般需對樹冠進行修剪,減少枝葉蒸騰,以獲得樹體水分的平衡。修剪強度則根據(jù)樹種的不同、栽植季節(jié)的變化、樹體規(guī)格的大小、生長立地條件及移植后采取的養(yǎng)護措施與提供的技術保證來決定。修剪的基本原則是,盡量保持樹木的冠形、姿態(tài)。萌芽力強、樹齡老、規(guī)格大、葉薄稠密的樹體可強剪,萌芽力弱的常綠樹宜輕剪,落葉樹在萌芽前移植可盡量不剪。通常采用修剪1/3枝葉的強度,對在高溫季節(jié)移植的落葉闊葉樹木則修剪50%~70%的枝葉。目前國內(nèi)大樹移植主要采用的樹冠修剪方式有以下3種。(1)全株式 原則上只將徒長枝、交叉枝、病蟲枝、枯弱枝及過密枝剪除,盡量保持樹木的原有樹冠、樹形(圖1-58),綠化的生態(tài)、景觀效果好,為目前高水平綠地建設中所常用,尤適用于萌芽率弱的常綠樹種,如雪松即為典型的代表樹種。(2)截枝式 只保留到樹冠的一級分枝,將其上部截除(圖,多用于生長速度和發(fā)枝力中等的樹種,如廣玉蘭、香幢、銀否等。這種方式度和發(fā)成活率,但對樹形破壞嚴重,應控制使用。
(3)截干式 將整個樹冠截除,只保留一定高度的主干(圖1-60),多用于生長速率快、發(fā)枝力強的樹種,如懸鈴木、國槐女貞等。雖然這是目前一些城市綠化中經(jīng)常見到的方法,能有效提高移植成活率,但從理論上講是極端錯誤的做法,會帶來許多不良后果,正在被愈來愈多的園林工作者所放棄。
3.修剪操作規(guī)范①剪口要平整;②部位要合理;③疏枝要正確不留殘樁;④先修去病蟲枝、枯枝,控制徒長枝,傷口保護;⑤大喬木先修剪后栽植,灌木、綠籬先栽植后修剪。
(一)樹體挖掘和包扎1.起挖前的準備(1)在起挖前1~2天,根據(jù)土壤干濕情況,適當澆水,以防挖掘時土壤過干而導致土球松散。(2)清理大樹周圍的環(huán)境,合理安排運輸路線,準備好挖掘工具、包扎材料、吊裝機械以及運輸車輛等。(3)起挖前可根據(jù)情況進行拉繩或吊縛,以保安全。適當修剪或攏冠,以縮小樹冠伸展面積,便于挖掘和防止枝條折損。2.起挖和包裝(1)帶土球軟材包裝①挖土球:起挖前,要確定土球直徑,對未經(jīng)斷根縮坨處理的大樹,以胸徑的7~8倍為所帶土球直徑畫圈,沿圈的外緣挖60~80cm寬的溝,溝深也即土球厚度,一般60~80cm,約為土球直徑的2/3。實施過斷根縮坨處理的大樹,填埋溝內(nèi)新根較多,尤以坨外為盛,起掘時應沿斷根溝外側再放寬20~30cm。苗圃中假植的大樹,則按假植時所帶土球大小來挖。②包扎:為減輕土球重量,應把表層土鏟去,以見側根細根為度。在大樹基部捆扎60~80cm 高草繩在草繩上釘護板,以保護樹干(也可不打釘護板)。挖到要求的土球厚度時,用預先濕潤過的草繩、蒲包片、麻袋片等軟材包扎,具體包扎步驟(2)帶土球方箱包裝 帶土球方箱包裝適于移植胸徑20~30cm、土球直徑超過1.4m的大樹,而且土壤為沙壤土,為防止土球散坨,應采用木箱包裝,主要適用于雪松、檜柏、白皮松、龍柏、云杉等常綠樹,可確保安全吊運。